“五一”假日 ,天姥山景区凭仗独具匠心的“诗意神游”文旅盛宴 ,这场将诗词 、非遗与山水进行深度交融的文明实践,为游客们精心打造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沉溺式体会。
“须行即骑访名山,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。使我不得高兴颜!”5月3日上午,阳光洒落在天姥山的林间 ,姑苏研学团的9岁女孩罗若询 ,在“李白”NPC面前声情并茂 、完好流畅地背诵出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,赢得了现场游客的满堂喝彩。这场诗词接龙活动贯穿整个“五一”假日,就像一场跨过时空的诗词盛会 ,到5月5日下午5时,已招引了1000余位挑战者积极参加 ,最小的对诗小友年仅5岁 ,五六位游客均完好背诵了李白名篇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。
非遗传承在此次活动中成为一大亮点。直径达1.2米的大铁锅在柴火的烘烤下热火朝天 ,非遗传承人李阿姨熟练地在锅中制造镬拉头,那熟练的技艺让人赞叹不已。她还展现了“透如蝉翼”的蒸汤包技艺,一边繁忙一边慨叹:“柴火灶才干唤醒传统滋味。”手作区更是热闹非凡 ,日均招待游客超千人次 。6岁的女孩朵朵专心地完成了“敖丙踏浪”烧箔画 ,那仔细的容貌让人哑然失笑;上海游客母女则用七彩衍纸,奇妙地重构出“霓为衣兮风为马”的诗意画面 ,似乎将李白笔下的奇幻国际呈现在眼前 。
“这不是简略的角色扮演 ,而是文明解码 。”张家港东湖书院负责人带领着37人的研学团 ,在天姥山进行深度体会后,宣布这样的慨叹。当孩子们亲眼目睹“天姥连天向天横”的绚丽实景时,诗中的气势不再是书本上严寒的文字,而是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他们心中的文明自傲。(丁蔚蔚) 。